今天是: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寻根访祖 > 宗祠家庙

徽州宗族的圣地---篁墩
发布时间:2021/1/9   点击:4917
 

篁墩是黄山市中心城区近郊一个不大的行政村,人口一千一百多人,距黄山市中心城区东边仅三、四公里。

据明代时修撰的《程朱阙里志,地灵志》记载,其地理形势是:“天马列其前,石壁拥有其右,古宫辅其左。大河前绕,重山后镇,居然一澳区也”。篁墩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得名至少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历代为避战乱锋芒,有汪、程、朱、江、胡、方、吴等二十多个姓族迁徒至篁墩,主要有程朱两大姓族,也就是说“程朱阙里”发源地是在篁墩。

北宋的二程(程颢、程颐)、二夫子和南宋的朱熹夫子他们的始祖都在篁墩。程朱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的思想统治着中国明清两代几百年历史,是值得后人研讨的。二程夫子是新安程氏—世祖程元谭三十五世孙,念念不忘自己是“忠壮公”(即新安程氏第十三世孙陈代篁墩显赫人物程灵洗将军)之后裔,程颢有“忠壮公裔”印章一枚。

朱夫子是新安朱氏一世祖朱师古第九世孙,朱师古是唐乾符年末,为避黄巢起兵锋芒,自姑苏始迁篁墩,唐天估年间三子朱瑰就命领兵三千戍守婺源,于是由篁墩始迁婺源。朱熹的理论是继承二程夫子的思想,他不忘自己是徽州人,明确指出:“吾家先世居歙州之黄墩(即篁墩)”。他在许多正规文字著述的署名上总是署“新安朱熹”。

现篁墩保存有“程朱阙里”有关的遗址和遗物:

一、新安篁墩程氏统宗祠及世忠庙地址及靠山图和原祠庙的全貌照片,祠庙的遗址。

二、明朝万历壬子年仲冬月吉日歙令刘伸等合立的朱夫子祖墓碑(该墓碑长150公分,宽80公分,厚20公分,重约500斤)及墓地遗址,新安朱氏一世祖朱师古公墓遗址,忠壮公墓遗址。

三、程朱阙里牌坊的遗址及大根的石柱、一对石狮等。

四、村内有朱家巷,朱氏宗祠遗址,程朱三夫子祠遗址。

鉴于篁墩在徽州氏族,宗族迁徒史上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因此做好篁墩村程氏统宗祠、世忠庙、朱夫子墓及程朱阙里坊等古文化遗址的恢复、开发,将其纳入花山─一渐江风景名胜区,对于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对徽文化的补充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篁墩村,位于位于屯溪东北郊,距市中心仅4公里,距花山谜窟风景区仅3公哩,在新安江畔慈张公路线与王(村)小(川)公路线的交汇点上,为屯溪东北之大门。现为屯光镇治所驻地。

它依山临水,风光秀丽。村中民宅多徽派建筑,沿慈张线两侧布满店肆,商业繁荣。历史上诸多名人曾在此留下丰富遗迹。

富仑山前,有朱家巷,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先世的故居所在。村中立有“程朱阙里”牌坊,巍峨壮观。“朱”,即指朱熹,“程”,一说是指来人程灏、程颐,其先人曾以此为居地;另一说是指徽州程氏的先贤程元潭和程灵洗。程元潭,曾于晋代大兴年间任新安太守,后病逝徽州境内,其子孙即以徽州为家。程灵洗,由休宁迁居篁墩,曾活跃于南朝梁、陈时期的政治、军事舞台上。梁时候景叛乱,他聚众起兵保卫家乡,据黟、歙以拒景,并收复新安,因功被梁元帝萧绎任命为新安太守,封云麾将军,巴丘县侯。后归附陈朝,转战各地,以军功历任兰陵太守、丹阳太守,南豫州刺史,封为信武将军、安西将军、进安县侯,重安县公。他死后安葬于篁墩的黄牢山下。其子文季,当过新安太守、临海太守、北徐州刺史、封安远将军、武毅将军。这些历史人物和篁墩千丝万缕的联系,使篁墩这个小小的村镇曾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地方。北宋初年李方等奉太宗之命所编成的《太平广记》中,就有它的名字,作“黄墩”,并载有程灵洗助黄墩湖蜃射杀了吕湖蜃的传说故事。

篁墩能供游人访古寻幽的去处,有蛟台、鼓吹台、洗马池、烨卜桥等传说中程灵洗的遗迹。还有朱熹先世故居所在的朱家巷和郑玉在富登渡口的郑公钓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诗人、《新安大好山水歌》的作者潘世镛,曾写有《晚过篁墩》绝句云:“水绕山环峙一墩,绿烟夹道近黄昏。停车细访先人宅,犹有千年老树存。”



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播放的文化专题系列片《徽州》,在介绍徽州的历史和文化时有这样一段话:“屯溪篁墩是徽州新安士族的发源地,它在每一个徽州人的心目中的地位自是非比寻常,要研究徽州、了解徽州人的历史,都要在这里寻根。”这段话让我们将目光又一次聚焦到这个有着“程朱阙里”美誉的村落。

古徽州是个移民社会,今所谓汪、程、朱、江、胡、吴等姓皆是东汉末年由北方迁入;在唐末黄巢起兵时,许多氏族纷纷避难,徽州仅一次就迁徙来了20多个姓族,其中就有十六七个是迁居、避难于篁墩的。他们当初来到徽州,首先就是在篁墩这个弹丸狭小却是福祉之地获得了喘息和立根之后,或留居篁墩,或由篁墩再拆分到徽州各地,以后都发展成为了徽州的名族望姓,瓜瓞绵绵,名人辈出,如程敏政、程元凤、程大位、朱升、黄宾虹等,众多名族望姓构成了徽州宗族社会的主体,影响极大。

然而,历史上的徽州人对篁墩最为关注的还不在于它是徽州宗族的一个重要发祥地,而是在于它是“程朱阙里”,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独尊哲学盛行六七百年的程朱理学的奠基者程颐、程颢和集大成者朱熹的先祖居住地。“阙里”,本孔子住地,此处用以喻指篁墩,谓其重要性可与诞生、养育孔子的“曲阜阙里”相比。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三度回乡省亲,每次逗留数月,所以徽州从其学者甚多,这些学生,讲学乡里,推崇理学,不少以后也成为名门大家。他们大多恪守师训,治学严谨,讲学授徒,广注经典,特别是他们继承和发挥了朱熹的“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要,莫贵乎循序渐进”的思想和一套包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培养人才的教育方法,对徽州的政治、道德、文化、教育都有重大影响。

在篁墩众多姓氏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程氏宗族。

众多由篁墩迁居外地的新安程氏后裔对自己的祖籍地有着强烈的怀念心情,当他们侨寓他乡,功成名就后,即开始编修家谱,传于后人,现在巳知的程氏家谱有几十种版本,有许多流传民间,至今为程氏后裔保存。因为篁墩是他们的先祖居住地而且有他们引为豪的“忠壮公”程灵洗,因此,众多程氏家谱的始祖居住地都明确在篁墩。一千多年来,虽历经战乱、灾荒,但就是通过这种脉络清晰的族谱把篁墩与散居各地的程氏后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除珍存家谱外,每年在篁墩的众多程氏后裔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篁墩程氏祠堂为统宗祠,到1940年左右,统宗祠下共有一百零八派,祭祀活动由各派安排人员参加,每年确定几个派别负责从联络到祭祀的全过程,十年轮流一次,每次祭祀活动分工极为细致,安排周密。

篁墩作为古徽州的宗族圣地和徽文化的发样地,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其宗族文化可以说是徽州文化的精妙缩影,直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篁墩还有保存完整的世忠庙、程朱阙里牌坊、程氏祠堂及众多名人先祖古墓。

现在生活在台湾的众多程姓、朱姓先祖居住地均在篁墩,篁墩的众多文化古迹是海峡两岸血肉相连的历史见证;其精妙的宗族文化将极大地丰富黄山旅游的文化内涵,众多后裔,的寻根情结与黄山的美妙风光相结合,将大大增强黄山旅游的对外吸引力。一个旨在保护和恢复篁墩古文化遗迹的文物保护委员最近将成立。相信通过多方的努力,沉寂的篁墩将在不久的未来以崭新的姿貌恭迎各方宾朋。篁墩,徽州先民心中圣地,犹如穆斯林心中的麦地那,犹太人心中的耶路撒冷圣殿山。自古以来,篁墩是徽州士族的发祥地,是徽州许多姓族的最初始迁地和避难地,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之先祖同出此地,至今乃有许多文化留存和遗址。“程”,指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朱”指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程颢、程颐和朱熹的先世祖居都在徽州歙县篁墩(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东晋大兴三年(320年),程元潭任新安太守,深受老百姓欢迎。任满后,老百姓不让他走,晋元帝便在篁墩赐给他田地和住宅,留在新安,成为徽州程氏一世祖。程元潭传二十八世,有一位叫程泽的从篁墩迁中山博野。程泽的玄孙、新安程氏三十二世程希振又从博野迁河南洛阳。程希振传三代便是程颢、程颐。二程应该是新安程氏三十五世孙。新安朱氏始祖始于唐末,有一位叫朱涔的为避黄巢之乱,从苏州迁篁墩。朱涔生有四个儿子朱驯、朱瑰、朱重…。朱瑰迁婺源,传八世生朱松。由此算来,朱熹是新安朱氏第十世孙。

“阙里”,原来是孔子的居住地,此处用以喻指篁墩,说是篁墩的重要性可与诞生、养育孔子的曲阜阙里相比。篁墩曾经有一座“程朱阙里”牌坊,后人因称篁墩为“程朱阙里”。现在也有用作古徽州的泛称。

我们不要一面在喊保护古文化,一面又在毁灭古迹。

 

上一个:程姓的起源
下一个:河南祭祖大典 房企118万拍下“头柱香”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安二程理学研究会  免费技术支持:企隆网络
本站是非营利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网站备案ICP号:皖ICP备20200214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