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程氏企业 > 安徽

新安槐塘程氏家族医学传承初探
发布时间:2021/1/11   来源:槐塘程氏家族医学   点击:6318
 

新安医学;槐塘程氏家族医学

程姓为徽州望族,槐塘是程姓主要发源地、祖居村之一,故《新安名族志》将程姓列为诸姓之首,槐塘作为程姓祖居首村著入。槐塘程姓医家众多,名医辈出。主要有程琏、程玢、程衍道、程林、程应旄、程时彬、程芝田、程曦、程翼安等。

槐塘程姓的每位医家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著作也俱丰。程琏著《太素脉诀》、辑《经验方》,均佚。程玢著《松崖医经》、《眼科良方》行世。尚有《论医集粹》、《脉法指明》,世均未见。

程衍道著《心法歌诀》(抄本)、《医法心传》(本)各一卷,《程敬通医案》二卷,《迈种苍生司命》(抄本)四卷;重刊《外台秘要》,均传世。程林撰《伤寒挟疑》一卷、《伤寒论集》(未见)、《金匮要略直解》三卷、《即得方》二卷、《医暇卮言》二卷、《难经注疏》、《医学杂著》等书,删定编成《圣济总录纂要》,校刊《玉函经》三卷。程应旄撰《伤寒论后条辨》十五卷,还在研读注释族先人程玢《松崖医经》的基础上,于1670年撰《经句测》,另外,还辑《医学分法类编》、校刊《河间三书》。程秉烈作《伤寒注释》二卷、《脉诀捷径》一卷,现均为稿本存于家。程芝田著有《医传心法》、《医学津梁》。程曦整理注释《时病—论》,另又整理注释《程敬通医案》。程翼安撰《痧喉阐义》。等等。



槐塘程姓医家家族医学对后世的影响。

1.槐塘程氏家族医学传承的形式与内容

槐塘程氏医家之间的传承包括宗族传承和医学传承。

因槐塘程氏宗谱均年代久远,近代未见再修本;又因古时医生地位低下,所以上述各位医家大部分宗谱未载,或笔者所查宗谱未及医家生活年代。笔者查阅的世谱有清·程元浩修《新安程氏世谱正宗》(康熙年间,抄本)清·程瑞凤修《程氏世谱正宗不分卷》(抄本,嘉庆一七年,线装);清·程佐衡修《新安程氏世谱三十六卷》(光绪一九年,活字本);歙《槐塘程氏宗谱》(抄本);歙县《槐塘程氏本世谱不分卷》(抄本)。另一方面,根据家谱对从医的人及事迹多不详,可得出当时社会不重视医生,与传统文化中重视“士”、“儒”及礼教有关。

笔者所能归纳的宗族传承主要来源于文献。因没有文献明确支撑槐塘医家间的关系,只能依据古时徽州依族而居的特点,将出于槐塘程氏一世祖程延坚之后,或明确记载由槐塘程氏迁出者均归为槐塘程氏宗族。

程玢,为程琏之弟。《新安名医考》载:“程琏系《松崖医径》著者、新安名医程玢的兄长”。

程衍道,乃程玢之侄孙。程衍道为正府二十一世。

程玢是岑山渡七世、槐塘四十八世、大程村四十九世、正府一十九世。其为正府十世程元德之子正府一十一世程元三(绍大程村千七公)之后(《槐塘程氏宗谱》抄本)。

程应旄,为程衍道侄孙,程林族兄。

程应旄之《医径句测》有族弟程林作序。

程林,为程衍道侄孙,程应旄族弟,其校订的唐·杜光庭《玉函经》,族兄程应旄作序。

程曦,系程敬通后裔。“槐塘程正通先生乃吾家仙医也”,“……今春忽得吾家正通先生遗方……”(《仙方遗迹》序)宗族传承的盛衰往往取决于族中有威望长者的影响力、凝聚力,且与该长者的研习专业导向有一定的关系。槐塘程氏中程玢虽为显官,但以文见长,兼修医业;程敬通身为族长,以文、医名播浙、皖间,影响了家族中儒医兼修,成为风气。

家族链传承是新安医学的特点之一,也是新安医学传播的主要形式,中医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承相授,其中包括师徒相授与父子相袭两类。而父子相袭、祖孙相承、世代以医见业,就形成了医家家族链。程姓为徽州望族,槐塘为徽州望族程姓祖居地之一,始建于唐朝,盛于宋、元、明、清,历时久远,医家众多,医家间的医学传承关系明显。



槐塘程姓医家家族医学以文献形式的传承

医学与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完全可以认为,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发展是文化水平的象征和结果。作为文化知识的载体,在古代主要是书籍文献,医学自不例外。历代相传的单方世医,如不以文字记载,终不能人医史之列。

槐塘程姓医家对古文献的收藏、研究都比较重视,如程敬通重刊《外台秘要》,敬通鉴于《外台秘要》至明代几乎散失无存,当时一些抄本讹错又多。为使此医学巨著恢复原貌,得以传世,他遂以不全的宋抄本为据。在艰苦的境地中奋斗十年。于1640年完成全书的重新工作。程敬通重校辑复出版的这部明末经余居刻本,自明代至今,一直是国内通行的《外台秘要》祖本。这是程氏对祖国医学的重要贡献,在祖国医学史上将永远留下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另如程林对《圣济总录》的研究,按《圣济总录》原书门类,撮其旨要,精选实验证方,重为辑纂,于1681年编成《圣济总要》。《圣济总录》经程林的整理,所录诸方,临证适用,便于刊行、流传。此外,程林校订唐·杜光庭《玉函经》,并于1647年刊行。

另一方面,槐塘程姓医家对家族先人及著作非常重视,如程玢与程衍道间的眼科文献的传承;程玢的《松崖医经》,与后人程应旄研究《松崖医经》的《医经句测》,程应旄将《松崖医经》上卷中记载的脉图及图内之方,合以本人句测而成;程敬通与程曦的文献传承——程曦得到程敬通遗方,对其古奥难明之处逐一注释,并仿敬通手迹加以钩摹,校著成《程敬通医案》;程芝田与程曦的师徒传授关系,程芝田的弟子雷逸仙乃程曦的师父雷少逸之父。他们之间的文献传承关系是非常明显的。

程氏家族人士好儒勤著成风还表现在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程应旄与程林为族兄弟,互为其著作作序,可见一斑。这样做,不仅传承了家族中的重文习俗,而且也扩大了家族的影响。



槐塘程姓医家家族医学以儒家治学方法的传承

南宋以降,徽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教育文化繁荣、宗族制度严密;尤其是明·成化以后,徽州商邦形成,经济资本雄厚,结出了享誉海内外的徽州文化之果。发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学在徽州必然是繁花似锦,业医、好医者大多终生攻儒,儒士受“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不为良相为良医”理念的影响,研医或业医。而且,由于家族文化传承的传统,某家族中相继出现著名医家的现象比比皆是,槐塘程姓医家群即是代表之一。仅以目前笔者搜集到的槐塘程姓医家的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医家的辈出是与重文好儒风气的兴起分不开的,程玢有进士名分,然承家业而研医、业医,同时好儒、喜藏书、勤著述,影响了后裔。程衍道,身为族长,威信必定很高,能儒、医兼修,研读医学文献,编写医学普及读物,注释、重刊医学名著。其侄孙程林,先从衍道学医,接受了衍道的学术理论、治学方法,在著述、辑编、注释医籍方面又有发展。程应旄的治医方法与族先人也是一脉相承,条辨医理,句测医籍。程曦虽往浙江衢州师从雷少逸,但不仅儒士气十足,还喜藏书、研读、著述,参与了多种医籍的编写,尤其是能将200年前祖上留下来的程衍道遗方编注、行。新安医学的传播、普及与好儒重文及相关学术(程朱理学、江戴朴学等)、治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槐塘程氏家族医家的传承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槐塘程姓医家家族医学以谋生手段的传承

中医学在古代的分习俗,一般将内科称为大方脉,儿科称为小方脉,一般医生往往兼看大小方脉病,通称大科,其他科(包括妇科)称小科或专业,大科是所有科别的基础,要有广泛的知识支撑,若要传承、发展,即使自觉或不自觉地长期研习,也常会遇到新病种、新问题。而小科相对病种少,涉及面小,有些只要继承某种技术,如骨科的接骨、复位,喉科仅咽喉部病种等,所以传承较易而专科相对稳定,新安黄予石妇科自宋代至今已20多代,郑氏喉科也有10余代。从槐塘徙到吴山铺的程氏伤科,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虽然程氏伤科至今仍有传人,然伤科著述缺少,仅仅是手法及相关治疗方药特色传世。

槐塘程氏迁徙的吴山铺伤科的出现与传承即是谋生手段传承典型的例子,程时彬与其兄程时亨、程时中皆精于伤科,子孙定居歙东吴山铺,传治伤科,世称“吴山铺伤科”。孙传子,子传孙,代承伤科祖业。伤科是他们的祖业,更是他们及子孙后代的谋生手段。所以说这种医学的传承也是一种谋生手段的需要。



槐塘程氏家族医学传承的基础与原因

1严格的宗族制槐塘程氏是徽州望族,人丁繁盛,而且宗族制度严密,出入礼让,等级森严。族长重视家族医学的传承及继承人的培养,程衍道任族长期间,既是族长又是名医,德高望重,他们不仅著书立说、传承医学,而且言传身教,亲自授医学于后人。族长的表率作用带动了其族人,从而医家为后人著书立说、传授医学成了新安槐塘程氏宗族的传统。

2商业经济的支撑 古老的徽州,人文之昌盛,蔚为风气,故众多学子在自身发展中,除“学而优则仕”,或“学而困则商”之外,或缘“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思想主导,“学而仁则医”。徽商兴起的地域机缘,客观上对于医学事业的普及、医著的刊引、医学辅助设施的改进等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对于医家作为经济手段谋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经济的发展,人们因之惜命,对家丁兴旺充满希冀,这对医学事业的深入人心也有明显的深化作用。从医的人员数量因而增多,人员素质在竞争中有所提高,各领域之间的人员流动,到其后儒而兼医、商而兼医等日益出现。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徽商的崛起,徽州人从“求食于四方”发展到“贾人几遍天下”,“贾之名播海内”,以至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由于徽商的对外发展,当时的名医伴同商旅,游于外地,特别是资本富厚的药商,亦贾亦医,涉足全国各地。据《新安迁徙医家初考》一文考证:历代新安医家客居外地者有40余人,传下医著30余部。如宋代江诰,字明远,婺源人,《婺源县志》载“居京师十年,曾治公主漏胎”;明代方广,字约之,寓居开封,有《丹溪心法附余》行世;王有礼,本姓沈,字三五,休宁人,迁寓浙江嘉兴,有《尊生内编》、《尊生外编》

行世;汪钰,字勉斋,休宁子坑人,少从太医王国瑞学医,曾寓涿郡,当时瘟疫流行,汪氏制“避瘟丸”治之,服者无不立愈,著有《难经析义》等等。其中就包括槐塘程姓医家程芝田,清·嘉、道间,居衢行医,名震远近,传雷逸仙,逸仙传其子雷少逸,而后少逸又传同是槐塘程姓的程曦。程芝田、程曦均行医于衢州。槐塘程氏于扬州等地经商者多,故程应旄、程林、程镜宇都曾赴扬州、南京行医。经商者支持医者的生存,而行医者又保证了宗族的繁衍、健康。

3谋生的需求医家家族链的形成有时也是一种谋生的需要,不仅是本代人的谋生手段,还希冀能子传孙,孙再传子,在没有更好的谋生手段的情况下,看病施救不仅是行仁术的方式,也是绝佳的生计手段。家族谋生需求的医家家族链传承,笔者通过研究后认为要有两个条件:其一,往往是小科专业,因方法或手法等较单一,颇易传承。其二,家族专科为远近所趋。家族中始业某小科后,在提高稳定有效治法的同时形成特色(吴山铺伤科即对创伤、骨折需固定的病人采用杉树皮固定,且及早鼓励病人进行功能训练等),代代目见亲临相授,造成宗族专科的影响,即使是迁徙、客寓外村、镇的子孙,亦继承、发展祖传专科,使家族专科兴旺而成品牌。槐塘程氏,后迁徙吴山铺的伤科,经四代艰辛始有名,并代有传人,才享名至今。




槐塘程氏家族医学传承对医学传播、普及的启迪

徽州向以“东南邹鲁”、“文化之乡”、“礼仪之邦”而著称。元末明初理学家、教育家汪环谷在《万川家塾记》中说:“近代以来,濂洛诸儒先继出,吾邦紫阳夫子集厥大成……吾邦儒风丕振,俊彦之辈出,号称‘东南邹鲁’,遐迩宗焉。”大儒出则教育兴。“东南邹鲁”以教育为基,自朱熹之后,徽州文风日益昌盛,教育日益发达。昌盛的教育风尚,厚实的文化底蕴,促进了新安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新安医家认为:

“医出于儒”,“大医必本于大儒”,“医虽艺术,必先通儒而后学”,“医而儒,明医也”,“以儒者之心传医家之法”,“以通儒治经之法用以治医经”,“不通经书大义者,则不许悬壶以天枉民命”,因而新安多儒医。他们或先儒后医,或弃儒从医,或儒而兼医,或知医自用,或研医著述。其中既有摩生、贡生、监生,又有秀才(如汪机、余午亭、叶紫帆、汪昂等)、举人(如徐文龙、胡澍、许庭、俞正燮、巴堂谊等)、进士(如王炎、毕懋康、程玢、戴震、方自然、汪宗沂等)(《新安医籍考》)。程朱理学的主要理论,如“仁”、“格物致知”、“太极”、“性命之说”、“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躬亲孝道”等,对故里的新安医学起了指导作用。新安医家认为“夫道,仁也;夫医,仁术也”;“El承仁训,遂体求仁之旨,以精活人术”;“上可以辅圣主拯世之心,下可以见儒者仁民之效,而医道不失职矣”等,程朱“仁”的思想被新安医家奉为圭臬,故新安医家都有高尚的人文理性追求,治医精益求精,为百姓甘于奉献,有高尚的医德。

槐塘程氏家族医家均好儒,家族藏书俱丰,他们读文献、研究医学、弘扬医理、总结经验,而且善于著作。公卿显贵出自乡里,名家学者代出不穷。凡一说之出,自有前辈作序于前,名士撰跋于后,传播极广。家族好儒及儒医的出现是槐塘程氏家族医学传承的重要基础。

文献是中医传播、发展的载体,槐塘医家十分重视文献的研习、整理,并勤于著述,故能一代代涌现出公认的名医。现今的中医教育也渐渐将掌握经典著作、熟悉历代文献、较多结合临床作为培养中医的模式,笔者研究槐塘程氏名医的成才之路后认为这是把握了中医教育的关键。

中医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槐塘程氏之所以多名医,与家族中重视传统文化的习俗是分不开的,程敬通是名儒,程林不仅善医勤著述,还精金石书画等。儒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学问能兼收并蓄,不固步自封。程芝田、程曦不仅将家族医学文献、经验传到衢州雷氏,程曦还能接受雷氏的学术,以丰富家族医学,终成为一代名医,故加强传统文化的修养是中医成才的必具条件。

关于专科技能的传承,因为某些小科专业只是手法等治疗手段的经验继承,没有文字记载的文献传习,只靠临证体会、实践,随师亲见、亲授即能掌握。对于有特色、有疗效的小科专业的抢救、继承可以采取师带徒、手把手地反复实践方式,更有利于专科的发扬。


 

上一个:巢湖市程氏玻璃有限公司
下一个: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安二程理学研究会  免费技术支持:企隆网络
本站是非营利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网站备案ICP号:皖ICP备20200214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