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二程理学 > 朱子百家

二程家风故事
发布时间:2021/1/11   来源:中华程氏网   点击:3445
 

孝廉家风

二程的祖父程遹在湖北黄陂任县令时,除暴安良,人称程青天,所得俸禄都用来周济贫穷的百姓和亲戚,家无余资。程遹去世时,二程的父亲程珦只好向人借债进行安葬。程珦孝于奉亲,对继母至孝。慈于抚幼,抚育诸孤弟,必尽其力。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程珦虽官至知州,却奉养如寒士,生活十分俭朴。程家族众,人口多达80余人,又收养有亲友失孤,因此生活并不富裕。他吃饭非招待客人,不上两样肉菜,他穿的丝绢衣服有二三十年不换的。程珦去世时,朝廷表彰其清节,赐帛二百匹才得以安葬。程母侯氏仁恕宽厚,善于持家,与夫相敬如宾,教子有方,不掩儿过。程颢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二程侍父至孝,对叔伯弟兄姊妹照顾备至。程颐将荫庇做官机会让与族人。人们经过程家门口,莫不对其孝廉家风肃然起敬。

有诗赞曰:

父慈子孝家和睦,廉洁为官人称颂。

化行乡党淳风俗,人过程门肃起敬。

绘画:人过程门肃起敬。


孝亲家风

二程的父亲程珦孝于奉亲,对继母至孝。慈于抚幼,抚育诸孤弟,必尽其力。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程母侯氏仁恕宽厚,善于持家,与夫相敬如宾,教子有方。二程侍父至孝,对叔伯弟兄姊妹照顾备至。程颐将荫庇做官机会让与族人。人们经过程家门口,莫不对其孝亲家风肃然起敬。

有诗赞曰:

父慈子孝家和睦,孝亲家风人称颂。

化行乡党淳风俗,人过程门肃起敬


孝悌为圣


有一次,程颐的弟子问他,怎样才能成为圣人?程颐想了想说:“圣人也是平常的人,人人都能成为圣人。”弟子不理解,心想,普通人怎么能成为圣人?程颐说:“你只要做到在家孝敬老人,出门尊重年长的人,并关心、爱护所有的人,就是圣人了。”弟子高兴地说:“照先生这么说,圣人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程颐说:“人人只要树立达到圣人思想境界的目标,并努力去做,就能成为圣人。凡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是自己放弃努力的结果。”

有诗赞曰:

圣人并非不可攀,圣人常人实平凡。

学而可至达圣境,孝悌爱众成圣贤。




至诚事亲


有一天,程颢、程颐在给弟子们讲“诚敬”二字的含义。程颢说:“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有个弟子问:“先生,为何说诚是天道?”程颢说:“诚是天道的法则,诸位想一想大自然何曾欺骗过我们?我们要借鉴天道之诚来成就人事。”程颐接过话说:“用诚修身则身正,用诚治事则事理,用诚临人则人化。”有个弟子问:“先生,如何行孝?”程颐说:“至诚事亲则成人子。”意思是说,当孩子的要用至诚之心来孝敬父母,诚为孝之本。

有诗赞曰:

诚为天道不相欺,至诚事亲是天理。

诚心诚意侍父母,孝感天地动乡里。


家正国治

二程的母亲侯氏知书达理,孝敬老人,相夫教子,收养孤儿,乐于助人,給程家带出了好家风,也培养出了程颢程颐名重天下的著名理学家。宋代奢靡之风盛行,一些官员家风不正,致使身败名裂。程颐告诫说:“天下之治,正家为先,家正则天下治;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身正而家治;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

有诗赞曰:

家正国治天下平,治家先要己身正。

夫妇双方皆有责,女正带出好家风。



不为妻求封


程颐在崇政殿给宋哲宗讲书时,与赵侍郎、范纯甫常在府中见面。有一天,见府中贴出晓示,要命妇进表,贺太皇及太后太妃生日。赵侍郎与范纯甫问程颐知道不知道命妇进表这回事。程颐说:“晓示是看到了,可我家中无命妇啊”!二位大人感到十分惊讶,问:“你为何不早早为妇人叙封呢?”按照宋朝的规定,朝中大臣的夫人可由皇上封为命妇。程颐说:“我乃布衣,是一介平民,皇上让我来讲书,我辞了三次,实在推辞不了才受命到朝中来。岂有今日再为妻子求封之理?”



程颐辞绢


一日,程颐正在家中读书,忽然门人进来说:“先生,门外停了一辆马车,说是当朝宰相吕汲公(吕大防)给您送丝绢的”。程颐拆开吕汲公写的书信,见上面写道:“近闻先生家贫,现送去缣百匹,聊以补足”。程颐对来人说:“我与吕汲公友善,汲公美意,当感谢不尽,但送来的丝绢我不能收”。相府中人走后,程颐本家的侄子叫公孙的对程颐说:“咱们家实在困难,不要太固执了,不如先接受下来”。程颐说:“吕汲公位居宰相之位,他若能向皇上举荐天下之贤才,并根据每个人的才能而任用他们,这才是宰相赐给天下百姓的福啊!今天下贫困的人是很多的,何独咱一家贫呢?吕汲公丝绢固然不少,恐怕也不能把天下的贫者都周济吧?”




道义交、不受金


程颐与宋朝资政韩持国十分友善。有一次程颐不顾年老体衰专程到颖昌看望他。韩持国十分感动,“早晚伴食,体貌加敬”。一天,他对儿子彬叔说:“先生远道而来,没有什么表达我的心意。我有黄金堞一盒,重二十两,准备献给先生。但我素知先生为人,一生从不言利,以言利为耻。由我出面向先生提出,如不接受,甚为难堪,明日你陪他吃饭,找个机会把我的心意向先生说出来”。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彬叔将黄金药堞拿出来说:“先生远道而来,父亲十分感激,务请先生将此簿礼收下。”程颐微微摇了摇头,说:“我与乃翁道义交,故远道而来,他怎么能这样做呢?    


清廉自守的程珦

程珦,二程的父亲。程珦在黄陂县尉任上秉公办案、济困扶弱,接济亲戚、困难百姓,被称为大善人。后来官做到知州,为官六十年,虽官至四品,却奉养如寒士,穿丝绢做的衣服,有二三十年不换的,终身非待客吃饭时不上两样肉食。

程珦在四川汉州(今广汉)任知州时,州附近有一处竹园,过去历任知州都把竹园的收入作为自己的公务补贴。程珦去广汉赴任时,他的亲戚们都希望能跟着沾点光。可程珦并没有将竹园的收入悉数归己,几年间只是取了少量作为补贴的布匹,多余的收入都留在了汉州府。他说,竹园是府上的财产,我岂能中饱私囊!




侯氏是山西太原盂县人,世为河东大姓,她排行第二,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侯道济以儒学考中科举,作过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的县令。侯氏自幼就聪悟过人,女功之类无所不能,喜爱阅读儒家经典与史书,博知古今。侯道济疼爱这个女儿胜过儿子,常常以政事问她,女儿的回答总能合乎父亲的心意。七八岁时,侯道济经常教给女儿古诗,其中一首曰:“女人不夜出,夜出秉明烛。”从此日暮之后,侯氏就足不出闺阁。侯氏的母亲刁夫人一向患有风厥病,大多在夜里发作,很久大家都不知道,侯氏独自一人涕泣扶侍,常常连续几夜不眠。

侯氏19岁那年嫁给了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程珦(1006—1090年)。侯氏本人可能亦未料到,她与程珦的婚配,为中国孕育了两位哲学家。过门后,侯氏侍奉公婆以孝顺谨慎著称,与丈夫相处如宾,因德行与仪容出众美好,内外亲戚没有不敬爱她的。侯氏每当和家人出门游览,多为周围的游人所瞩目。侯氏是深受丈夫信赖的贤内助,丈夫极为敬重她,而她却依然谦顺自律,即便是小事,也一定要禀告丈夫后才做,从无独断专行。侯氏的性格仁恕宽厚,抚养爱护家族中的旁支子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程珦的堂弟自幼是个孤儿,侯氏关心照顾他,如同己出。侯氏治家有法,从不严声厉色而家中整齐有序。她不喜欢鞭打下人,将年少的仆人视作子女一样对待,儿子们有时会大声呵斥年少的仆人,侯氏一定会告诫他们说:“贵贱虽然不同,但大家都是人。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会做这样的事吗!”侯氏每次看到道边被遗弃的小孩儿,都会收养他们。有个小商人外出做生意,还没归来老婆就死了,儿女离散都跟人走了,只有最小的一个孩子刚三岁,没人收养,侯氏怕孩子活不了,就让人抱回来养。当时程氏大家族很多人聚在一起生活,大家都不愿意她领养孩子,于是侯氏就另出钱买粮食养育那个孩子,直到商人回乡,侯氏才将孩子归还给他。商人非常感激,想把孩子送给侯氏,侯氏婉言谢绝说:“我原本就是等你回来,并非是想要这个孩子。”侯氏喜欢配制药品,周济得病的人。有一天极为寒冷,有人背着石炭敲着梆子上门叫卖,家人想大声赶走他,侯氏规劝制止说:“千万不能这样做,这样穷人就陷入困境了。”


丈夫每次发怒时,侯氏一定从中宽慰劝解,只是几个儿子犯有过错,她绝不掩饰隐瞒。侯氏常说:“孩子之所以不成材,是因为母亲遮掩孩子的过失而不让父亲知道。”侯氏一共生育了6个儿子,存活的只有两个,即三子程颐、四子程颢,还生育了4个女儿,也只有次女、四女长大成人,所以她对孩子的慈爱可谓是到极点了,但是在教育方面,却毫不宽松。孩子才几岁,走路有时摔倒了,家人上前扶持或抱住,生怕孩子受惊啼哭,侯氏肯定会斥责孩子说:“你要是慢慢走,怎么会跌倒呢?”孩子们吃东西的时候,侯氏常让他们坐在自己身边,家人喂给孩子精心调制的羹食,侯氏总是制止他们说:“小时候就寻求满足欲望,长大了又当如何?”儿子即便是使唤年少的下人,也不可以恶言骂人。儿子与人发生争斗,就算有理,侯氏也绝不会袒护儿子,她说:“我担忧孩子们不能屈,不担忧他们不能伸。”教育儿子要做能屈能伸的大丈夫。等稍大了一些,侯氏就常让儿子们与良师善友交游。对于女儿,侯氏常用东汉班昭(曹大家)的《女戒》一书来教育她们。即使家中经济不好的时候,家族中有人要请客,侯氏也会高兴地去置办。

平时侯氏教导家人说:“见人好,就应当如同自己好一样,一定要成全他人的好。视他人的物品,应当如同自己的一样,一定要加以爱护。”程氏一族聚居,人口众多,时逢丈夫程珦与小叔都解除了官职,一个寓居听候调任,一个赋闲,令家中收入骤减,而储备不足,侯氏则想方设法经营调配,才不至于匮乏。程珦归来,得知侯氏的所作所为,感叹地说:“这是优秀的转运使的才能啊!”侯氏居住过的地方,邻里的妇女和老婆婆都愿意替她做事,虽然辛劳也毫无怨言。开始寓居丹阳,程氏一家租住葛氏的房子,而看守房子的王氏老夫妇庸鄙狡诈,以前的租客无不受苦,但侯氏待之有道,教化有方,使他们夫妇变得温柔善良。程家要搬走的时候,王婆婆则啼哭不舍。

侯氏安贫若素,穿着和日用非常俭朴,对于崇尚奢华的亲戚们,则视而不见。小女儿才几岁的时候,忽然人不见了,乳母和侍女哭号不已,侯氏责骂制止她们说:“人在,肯定就能找得到。就算走失了,你们这样有什么用呢?”其冷静沉着,可见一斑。侯氏不信鬼神,住在庐陵时,官府寓所经常发生奇怪的现象,家人告诉她说:“鬼怪在弄扇子。”她说:“天热而已。”家人又说:“鬼怪在击鼓。”她说:“有椎子吗?可以把椎子给它敲。”从此家人不敢再提鬼怪,奇怪的现象也消失了,于是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侯氏有知人之明。有个叫姜应明的孩子考中了礼部的神童科第,大家都争着去看。侯氏说:“他并非是承担大事的人才。”后来姜应明果然获罪被罢免了。二程兄弟小时候,侯氏勉励他们用功读书,就在书本的线贴上亲笔写道:“我惜勤读书儿。”接着又并排写了两行文字,一行为:“殿前及第程延寿。”延寿是哥哥程颢小时候的名字。另一行为:“处士。”“处士”就是隐居不出仕的意思。等到后来程颢考中进士,而程颐二十七岁放弃科举考试,以布衣讲学后,两兄弟这才明白母亲在童年时就已料到了孩子们的未来道路。二程因此将母亲遗留的手迹视若传家宝,好让后世子孙知道侯氏高明的见识。

侯氏喜好文辞,却很少写文章,平生所作的诗也不过三十篇而已,都没有保存下来。程颐唯一记得的是住在安徽历阳时,父亲一人去河朔省亲,母亲夜晚听到大雁的鸣叫声深有所感,作诗云:“何处惊飞起?雍雍过草堂。早是愁无寐,忽闻意转伤。良人沙塞外,羁妾守空房。欲寄回文信,谁能付汝将?”从这首五言律诗可窥见其出色的文学才能。侯氏读史书,每读到奸邪逆乱的事情,常掩卷愤然兴叹;每读到忠孝节义之士,就会钦慕不已。她曾经称赞唐太宗掌握了防控治理西北外族的正确方法,其见识思虑高远,有英雄之气。可见侯氏读书,眼光锐利,能把握住兴亡是非关键之处。二程的舅舅侯可是当时的名儒,才智甚高,他却自称不如姐姐。

侯氏自小多病,喜欢用药物调理保养,很有效果,中年跟随丈夫在岭南做官时,偶然迎凉露宿,不慎患上恶性疟疾,北归途中,病情加剧。去世前一天,侯氏嘱咐程颐说:“今天是寒食日,你替我祭祀我的父母,明年我就不能再祭祀他们了。”古代寒食节有扫墓和祭祀父母的习俗,临终前侯氏心里还挂念着此事。侯氏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享年49岁。朝廷最初封侯氏为寿安县君,后追封为上谷郡君。

通观侯氏的一生,她可谓是中国古代妇女的典型,其为女、为妻、为媳、为母之道,皆做得恰到好处。她自幼出身书香,擅长女功,爱读经典与史籍,律己本分,悉心照顾患病的母亲,在家时既已具备德、言、容、功四种德行。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侯氏,她的三弟侯可后来也成为陕西名儒,仁厚孝友,能武能文(程颢《华阴侯先生墓志铭》),这恐怕也要归功于侯道济的家教。侯氏出嫁后,孝顺公婆,关爱丈夫,得到夫家一族的一致信赖与敬爱。对内,她治家有方,谦和柔顺,善待佣仆。对外,她宽厚仁恕,抚养族中孤儿,收养路边弃婴,周济病苦,体恤贫困,与宗族、邻里相处融洽,以德行感化他人。对己,她以身作则,作风俭素,不尚奢华。对子女,她身教言传,慈爱而不娇宠、放任,爱惜而不隐瞒、袒护,勉励而不失观察、了解,这对于有6名子女夭折的母亲而言,绝非易事!不仅朱子与吕祖谦合编的哲学类编《近思录》(齐家之道篇)节选侯氏的事迹,而且明清时代山西方志中的《列女传》也都为侯氏立传,引以为乡土之荣,作为妇女的典范,良有以也。

程母教子


二程的母亲侯氏是山西盂县侯道济的女儿,侯道济为名儒。自幼侯氏好读书史。侯氏深知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她常说:“子之所以不能成才,在于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有一次,程颐在玩耍时将同伴的玩具甩到池塘里了,程母便带着程颐到邻居家去道歉。

程家人口多,家里用有奴仆。侯氏从小就教育二程要尊重奴仆。有一次,奴仆犯了错,有人要斥责。侯氏赶紧予以制止,并当着二程的面说:“贵贱虽殊,人则一也!”让二程从小就懂得平等地尊重每一个人,特别是地位低贱的人。

她还经常对二程说:在人的成长中“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意思是害怕不能经受住挫折、失败的考验,倒不害怕不会张扬。要做到能伸能屈。二程后来的经历尽管曲折坎坷,但他们经受住了逆境的考验,终成一代理学大师,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我爱读书儿


二程的母亲侯氏知书达理,好读书,善诗文,对年幼二程的学习、成长影响很大。侯氏十分喜爱程颢和程颐,对他们二人在学习上悉心进行辅导。为了鼓励二程努力学习,程母给程颢程颐所读书的书脊上写了“吾惜勤读书儿”,并给程颢书上写“殿前及第程延寿”。程延寿是小时程颢的名字,意思是程颢能考上进士。给程颐的书上写的是“处士”。处士,指有学问没有进士身份的人。后来,程颢果真考上进士,程颐则没有考上进士,以处士身份在家讲学。



程母诗教


程母深知诗词对儿童涵养性情的重要性,程颢和程颐五六岁时,就给他们读唐诗,进行诗教。十岁时,程颢就会写诗。有一次母亲给他讲晋代廉吏吴隐之的《酌贪泉》诗。吴隐之到广东上任时路过石门这个地方,见到一处泉水,当地人叫贪泉,一般官员是不喝的。因为喝了之后,就会变贪。吴隐之却喝了,并写了《酌贪泉》:“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程颢听了后,写了两句诗:“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并常常独自吟诵。

 

上一个:“程朱阙里”和“文公阙里”
下一个: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新安二程理学研究会  免费技术支持:企隆网络
本站是非营利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网站备案ICP号:皖ICP备2020021449号-1